close

圖為四堡雕版印刷展覽館前,群眾、游客絡繹不絕。? ? ? ? 黃水林 攝圖為四堡雕版技藝傳承人馬力雕刻雕版及其作品《蘭亭序》。 黃水林 攝
  中新網上杭12月2日電(黃水林 李紹煒)“四堡真是中國千年印刷術的活見證,應當好好保護,讓中華古老文化代代相傳。”2日,在客家祖地、革命老區福建省連城縣的四堡雕版印刷展覽館,來自上海的游客汪先生夫妻在參觀後,感慨地說。
  古鎮四堡,位於連城縣的最北端,地處連城、長汀、清流和寧化四縣的交界,是閩西一個普通偏僻的山區小鎮。但其雕版印刷文化遺址卻是全國四大古雕版印刷基地的唯一幸存者,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書坊34座,還有眾多的古雕版、古書籍、古印刷工具等珍貴文化遺產。
  1999年四堡鄉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“省級歷史文化名鄉”;2001年,“四堡書坊建築”被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,2008年,連城“四堡雕版印刷技藝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
  明清時期,四堡與北京、武漢、江西許灣並稱為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,尤為難能可貴的是,四堡雕版印刷業純屬民營性質。據《連城風物誌》載:在這彈丸之地,“印坊櫛比,刻鑿橫飛,從事印書業的男女老少不下一千二百人,約占總人口數的60%”,分佈在霧閣和馬屋二村世代相傳的大書坊至少有100家,而充作書坊的房屋更是星羅棋佈不下300間,各書坊“廣鐫古今遺編,布諸海內,錙銖所積,饒若素封”,真是家家無閑人、戶戶有書香。
  由於,四堡印刷出來的書籍紙張質地優良,字號運用靈活,字體齊整美觀,裝幀精緻大方,訛錯甚少,銷路很廣,有“壟江南、行銷全國”之說,還通過海上“絲綢之路”遠銷至越南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,成為中華文化南傳的一座重要橋梁。
  在雕版印刷這個大產業的支撐下,四堡書商絡繹,逐步形成了連城當地一個產業鏈條完善的主導產業——從造紙、墨汁製造等原料供應,到選題策劃、反文謄寫、雕版、印刷、裁切、裝訂的生產過程,到物流、銷售等一條龍服務。成為四堡有史以來最繁華最輝煌,民間財富積累最快速的時期。
  隨著出版技術的革新,四堡雕版印刷業無可奈何地開始走向衰落。1942年,四堡最後一間書坊關門歇業,結束了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輝煌。雕版文化也面臨如何傳承的挑戰。
  “文革”期間,四堡大量雕版與各種“四舊”牌匾等都被清理出來燒掉了。四堡雕版印刷展覽館館長吳德祥回憶說,他小時候村子里的一些老屋後牆堆放著堆積如山的雕版,他與小伙伴們經常用這些雕版製作玩具手槍;冬天的時候則用來烤火。
  20多年前,有位從廈門過來的教授在四堡收購雕版,剛開始5毛錢一塊,後來漲到了幾塊錢一塊,陸續從務各、馬屋等村收走了眾多雕版、古籍。其後,眾多各地人士紛擁而至,爭相搜羅、收購,四堡雕版、古籍開始大量流失。
  專家學者的大聲疾呼拯救雕版,讓大家逐漸意識到雕版的文化價值。鄉民們開始自發保護好祖傳下來的雕版,不再低價出售。對於古書坊,村民們雖無力修複,但也儘力守護,不再任意拆除,30多座古書坊因此得以保留,與其他三處印刷基地早已隨著歷史的湮滅消失殆盡相比,四堡雕版印刷古跡奇跡般存活下來。
  在連城縣城區的客家紅博物館四堡雕版文化展廳,精美的四堡雕版、古籍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賞。民間保護四堡雕版的先行者之一,當地著名的收藏家、客家紅博物館館長巫中民由衷地說:“四堡雕版是連城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,作為一名連城人,為四堡雕版傳承保護出力義不容辭。”
  “除了人為的破壞,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,四堡雕版流失很嚴重,有的甚至流失到了海外。”巫中民在痛心雕版外流的同時,更積極行動。從1999年開始,當時收入不高的他,省吃儉用地開始一塊塊地收集和回購這些“文化瑰寶”。一次,他從朋友處獲悉廈門一藏家收藏不少四堡雕版和古籍,先後四次上門求購,在他的誠心打動下,廈門藏友將60多塊雕版以不菲的價格轉讓,這些流失在外多年的雕版終於重回連城。
  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,巫中民收藏的四堡雕版有四百多塊、古籍2000多冊,其中不少是珍品。如,成套的雕版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擷英齋集》等,成套的古籍《康熙字典》、《朱子大全》、《連城縣誌》等。
  馬力是四堡鄉僅有的兩位雕版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之一,每天,他都要拿起刻刀練習祖傳的手藝,對於雕版文化傳承的艱難,他感觸頗深。
  “雕版目前沒有什麼效益——賣版不划算,一塊版要雕刻很長時間,人工很貴,很精良的老雕版1000多塊就可以買到,現在重新雕刻一塊則需要3000塊的人工成本。”馬力說。
  但並不是沒有出路。在馬力的工作室,他展示了其歷時3個月創作的“蘭亭集序”雕版,“這塊雕版不久前參展在福州南後街舉行的‘龍岩非遺專題展’,引起強烈反響,幾十張印件以每張100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。”
  馬力認為,四堡雕版印刷文化傳承需要新思路——讓雕版技藝從印刷品轉換成藝術品,裝裱後銷售,以此提升經濟效益,吸引村民關註,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四堡雕版文化的事業中來。
  在馬屋村,曾經被村民當作柴火間、雜物間的古書坊林蘭堂已被修葺一新,雕梁畫棟的建築和書坊內陳列的切書架、切書刀、墨盤、墨缸、刷子無不在訴說著當年四堡雕版印刷業的輝煌。此外,子仁屋等其它四堡古書坊的修繕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。
  連城縣文體廣新局局長朱金生介紹說,從90年代初起,四堡雕版文化的保護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,連城縣政府也不斷加大投入,出台一系列的保護措施,並將四堡雕版印刷列入了連城旅游產業開發的重要項目。
  如今,在連城政府和各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,四堡雕版這個“前世之寶”,真正實現“後世寶之”。古老雕版文化又開始在四堡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。(完)  (原標題:客家古鎮四堡雕版印刷:前世之寶 後世寶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aarppmljb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